Skip to content

Latest commit

 

History

History
55 lines (54 loc) · 4.98 KB

backpressure.md

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

55 lines (54 loc) · 4.98 KB

##《flink中的背压的处理原理》 ####什么是背压问题 流系统中消息的处理速度跟不上消息的发送速度,导致消息的堆积。如果系统能感知消息堆积,并调整消息发送的速度。 使消息的处理速度和发送速度相协调就是有背压感知的系统。背压如果不能得到正确地处理,可能会导致资源被耗尽或者 甚至出现更糟的情况导致数据丢失。flink就是一个有背压感知的基于流的分布式消息处理系统。 举例说明: 1.正常情况:消息处理速度>=消息的发送速度,不发生消息拥堵,系统运行流畅 2.异常情况:消息处理速度< 消息的发送速度,发生了消息拥堵,系统运行不畅。 消息拥堵可以采取两种方案 a.将拥堵的消息直接删除,将会导致数据丢失,在精确到要求高的场景非常不合适 b.将拥堵的消息缓存起来,并告知消息发送者减缓消息发送的速度。 3.处理方法:将缓冲区持久化,以方便在处理失败的情况下进行数据重放。 有些source本身提供持久化保证,可以优先考虑。例如: Apache Kafka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,可以背压从sink到source 的整个pipeline,同时对source进行限流来适配整个pipeline中最慢组件的速度,从而获得系统的稳定状态。 ####flink中的背压 Flink使用分布式阻塞队列来作为有界缓冲区。如同Java里通用的阻塞队列跟处理线程进行连接一样,一旦队列达到容量上限, 一个相对较慢的接受者将拖慢发送者。 举例说明: 图中有一个简单的flow,它由两个task组成 1、记录“A”进入Flink,然后被Task 1处理 2、Task 1处理后的结果被序列化进缓冲区 3、task 2从缓冲区内读取一些数据,缓冲区内将有更多的空间。 4、如果task 2处理的较慢,task1的缓存区将很快填满。发送速度随之下降。 注意:为了记录能被Flink处理,缓冲区必须是可用的

####flink背压的两种场景 1.本地传输 如果task1和task2都运行在同一个工作节点(TaskManager),缓冲区可以被直接共享给下一个task,一旦task 2消费了数据它会 被回收。如果task 2比task 1慢,buffer会以比task 1填充的速度更慢的速度进行回收从而迫使task 1降速。 2.网络传输 如果task 1和task 2运行在不同的工作节点上。一旦缓冲区内的数据被发送出去(TCP Channel),它就会被回收。在接收端,数据被 拷贝到输入缓冲池的缓冲区中,如果没有缓冲区可用,从TCP连接中的数据读取动作将会被中断。输出端通常以watermark机制来保证不 会有太多的数据在传输途中。如果有足够的数据已经进入可发送状态,会等到情况稳定到阈值以下才会进行发送。这可以保证没有太多的 数据在路上。如果新的数据在消费端没有被消费(因为没有可用的缓冲区),这种情况会降低发送者发送数据的速度。 ####flink背压的性能测试 下面这张图显示了:随着时间的改变,生产者(黄色线)和消费者(绿色线)基于所达到的最大吞吐(在单一JVM中每秒达到8百万条记录) 的平均吞吐百分比。我们通过衡量task每5秒钟处理的记录数来衡量平均吞吐。 首先,我们运行生产者task到它最大生产速度的60%(我们通过Thread.sleep()来模拟降速)。消费者以同样的速度处理数据。 然后,我们将消费task的速度降至其最高速度的30%。你就会看到背压问题产生了,正如我们所见,生产者的速度也自然降至其最高速度的30%。 接着,我们对消费者停止人为降速,之后生产者和消费者task都达到了其最大的吞吐。接下来,我们再次将消费者的速度降至30%,pipeline给出了立即响应:生产者的速度也被自动降至30%。 最后,我们再次停止限速,两个task也再次恢复100%的速度。这所有的迹象表明:生产者和消费者在pipeline中的处理都在跟随彼此的吞吐而进行适当的调整,这就是我们在流pipeline中描述的行为。 ####flink背压的总结 Flink与持久化的source(例如kafka),能够为你提供即时的背压处理,而无需担心数据丢失。Flink不需要一个特殊的机制来处理背压, 因为Flink中的数据传输相当于已经提供了应对背压的机制。因此,Flink所获得的最大吞吐量由其pipeline中最慢的部件决定。 ####参考链接: http://blog.csdn.net/yanghua_kobe/article/details/51214097 http://data-artisans.com/how-flink-handles-backpressure/